和平奖之后 欧盟还有机会冲击诺贝尔经济学奖

发布于2012-10-16

10月14日,记者与一对在欧盟工作的夫妻餐叙。丈夫说,欧盟获得2012年诺贝尔和平奖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妻子赞许地点着头,并略带幽默地补充说:“不过,我们还没开香槟庆贺。”

为了将话题引向深入,记者“好斗”似的引用一篇新闻报道说,欧盟官员为此高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拿着高工资,却在应对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上无大建树。现在,正好拿这个诺贝尔奖自我安慰一下。

丈夫听了有点急,辩白说,和平奖又不是经济学奖,它奖励的是欧盟过去数十年来在维护和平和促进民主方面的成就。

此话的确有些道理。正如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主席托比约恩·亚格兰所说:“欧盟及其前身60多年来一直在为欧洲的和平和解、民主与人权进步做出贡献。”

简要归纳一下欧盟获奖的理由,不外乎以下5条:一是结束了欧洲大陆长期以来战火不断的局面,“战争大陆”变成了“和平大陆”;二是将法国和德国这一对战争宿敌变成了携手推动欧洲一体化的伙伴;三是20世纪80年代持续支持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的民主化;四是20世纪90年代促进苏联和东欧从专制向民主转变;五是维持巴尔干地区的和平。

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些理由都是站得住脚的。

中世纪以来,欧洲国家一直饱受战争蹂躏。人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战争有:英法百年战争、欧洲30年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结束后,欧洲精英首先思索的是如何避免未来战争。

1946年9月,英国首相丘吉尔提议建立“欧洲合众国”。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国于1952年组成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这6个国家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5年,上述6国签订《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三个共同体合并成欧洲共同体。

1973年后,英国、丹麦、爱尔兰,以及脱离了本国独裁统治的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先后加入欧共体,成员国扩大到12个;1991年12月,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以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为目标的《欧洲联盟条约》,亦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3年11月,“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更名为欧盟。

1989年后,共产主义政权在东欧和苏联终结。经过6次东扩,欧洲15个新生的民主国家先后成为欧盟成员国。目前,欧盟成为拥有27个成员国、23种语言、5亿人口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以来,一些老欧洲国家表现出了对欧盟的厌倦和不满,但一些新兴民主国家仍然对欧盟抱有很高的期望,排队等待加入欧盟。此间观察人士说,欧盟仍然代表着民主、繁荣的未来。2013年,克罗地亚将成为欧盟的第28个成员国,而黑山、塞尔维亚等国还在翘首等待入盟。

不难看出,欧盟过去60年的历史,是民主和繁荣不断扩大的历史,也是维持和平和持续稳定的历史。过去,欧盟曾数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但均失之交臂,今年终于获奖,也算如愿以偿、实至名归。

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公布后,欧盟的3位最高领导人——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都发表声明说,欧盟为此感到“荣幸和骄傲”。

德国总理默克尔说:“诺贝尔奖委员会给欧盟这一荣誉,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责任。对我个人而言也是如此。我们必须不辞辛苦、毫不懈怠,继续为和平、民主和自由而奋斗。”

法国总统奥朗德说,每个欧洲人都能从这个奖项中感受到作为欧盟一员的自豪之情。这个奖项同时也意味着,欧洲的责任较之以往更大了。

瑞典外长卡尔·比尔特在第一时间向欧盟表示祝贺。有瑞典媒体称,欧盟获奖是必然的,因为欧盟是“世界最大的和平项目”,它建立了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这是前无古人的巨大成就。

当然,欧盟获奖也受到了“疑欧派”的嘲弄。捷克总统称,这就像一个“笑话”,令人难以置信。有英国议员讽刺道:“挪威人还真幽默。欧盟可能带来了和平,但肯定没创造繁荣。欧盟让数百万人挨饿和失业,还导致南北欧之间出现巨大敌意。”德国《世界报》网站的民调显示,64%的民众认为“欧盟没有资格获奖”。

与记者餐叙的那位丈夫,显然不属于“疑欧派”。他说,欧盟目前的确处在困难期,但远不至于解体。诺贝尔和平奖的精髓是奖励和平促进者,欧盟当之无愧。在世界其他地区战火连绵的情况下,难道有人认为欧盟成员国之间会开战?

至于目前欧盟面临的经济问题,这位丈夫说,如果欧盟成功化解了这些难题,它将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是欧洲人的冷幽默,也是他们面对困难的乐观精神。